通信世界:中国光纤产业的生力军
2007-06-18
  中天科技光纤:中国光纤产业的生力军  

  2007年,中国移动通信对G.652B光纤和G.652D光纤进行公开竞争性招标,总招标量为500多万芯公里,众多光纤厂家参与了此次投标,最终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近100万芯公里,总中标金额近8000万元,占中国移动2007年光纤总用量约20%的份额。

  如今,中天科技光纤已经成为我国光纤产业不折不扣的生力军。作为一家成立仅仅4年的企业,它凭借什么赢得了中国移动的“芳心”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天科技光纤总经理沈一春。他表示,中天科技光纤之所以能够受到运营商的青睐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能力、良好的质量保证以及一流的服务水平。

                    秉承民族产业希望

  我国光通信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气传输光通信的研究。1977年,我国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1979年又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成了市话光缆通信试验系统。这些成果成为我国光通信研究的良好开端,并使我国成为当时少数几个拥有光缆通信系统试验段的国家之一。到2000年我国光缆干线总长度达到120万公里,建成一级干线23条,在全国形成“八横八纵”的光缆骨干网实体结构,覆盖全国省会以上的城市和70%的地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中国光通信市场从高峰跌落低谷。当时日、美拥有光缆产业的前端——光纤及光棒,虽然国内光缆企业众多,但上游光纤产业未能形成气候,国内大多光缆制造厂商“等米下锅”,中国光纤市场供不应求现象严重,光纤价格不断升高,远远高于其市场价值,这给当时中国通信建设带来巨大额外成本的同时又制约着中国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2002~2003年,由于国外企业无序扩大产能及国际光通信市场的调整,国外光纤企业将大量剩余光纤向中国倾销,导致中国光通信市场加速滑落。

  在此背景之下,中天科技意识到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受制于国外企业是抑制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未来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虽然光纤市场并不景气,但在2003年中天科技毅然扛起民族产业大旗,果断成立了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此后亨通、烽火等一批国内光缆厂商也纷纷加入,中国光纤产业渐成规模。沈一春介绍说,2003年中天科技光纤建厂时只有百余万芯公里的生产规模,经过4年的发展,中天目前已拥有超过500万芯公里的年产销能力,位列全国前三。正是由于中天科技光纤等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光缆制造产业向着上游光纤产业延伸,为中国成为全世界光纤制造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蕴含四大成功基因

  虽然中天科技光纤成立时间不长,但它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沈一春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依托于中天科技光纤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竞争和人才战略等方面的核心优势竞争力,这些正是中天科技光纤的成功因素。

  一、产品质量。中天科技光纤从开始投资光纤项目就本着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与国际接轨,分别从日本、德国、美国引进先进的新一代光纤生产技术、国际一流的生产和检测设备,以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可靠性。成立当年就通过国家级鉴定。2003年8月,中天科技光纤还通过了英国BSI机构ISO9001认证;2006年5月与2006年6月分别通过了泰尔产品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二、技术创新。中天科技光纤以技术创新作为立足之本。中天科技光纤重技术、重研发,依托在南京邮电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两个光纤技术研究中心及浙江大学—中天科技联合实验室,选派专人专项从事光纤研发工作。2004年8月,中天科技光纤研究并成功生产出国内有光纤拉丝自主知识产权的G.652 D光纤。2006年1月,针对国际光纤到户建设的高潮及国内光纤到户建设的兴起,中天科技光纤研发出新型抗弯曲单模光纤ZFOC_R15, 该类光纤符合ITU G. 657标准,适用于未来大规模光纤到户建设。2006年8月,中天科技光纤开始研制高强度光纤,10月份为用户成功生产出用于海底生产的高强度大跨距(150公里)光纤。目前,中天科技光纤已经研发出新一代多模光纤用于3G乃至4G移动通信中,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成本。

  三、品牌竞争。中天科技光纤一直关注自身品牌建设。良好的品质是用户认可的基础,同时也是品牌建设的前提。中天科技光纤注重客户服务工作,实行24小时全天候响应及48小时到现场服务宗旨。中天科技光纤依靠自身在各电信运营商处突出的供货表现、优良的性能指标、过硬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赢得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及中国联通光纤集采主流供应商的信赖。目前,中天光纤品牌已经得到广大运营商的认可。

  四、人才战略。中天科技光纤提出“知本”理念,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及人才梯队建设。中天光纤聘请了原西康亚太地区技术总监、原康宁光缆大中华区销售总监杨日胜博士为中天光纤首席顾问,聘请国内知名光通信专家、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章献民博士为中天光纤高级技术顾问等,同时依托中天科技集团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引进数名博士后进行光纤技术研究。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中天光纤选派了公司优秀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去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一流知名学府攻读MBA、工程硕士等,为中天光纤“知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融合以迎发展机遇

  中国光纤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国际整体通信及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具体而言,2007年及接下来几年内中国光纤产业将会在3G网络建设、FTTH建设、农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运营商“光进铜退”战略等因素拉动下继续发展。沈一春表示,由于3G使用高于2G时代的频段,无线传输的特性决定了在同样覆盖容量、密度和面积的情况下,3G基站总量将比2G时代超过30%。如果按照每年新增5万个基站、平均每个使用光缆3公里、平均光缆芯数24计算,每年新增的光纤使用量将是300多万芯公里,这对中天科技光纤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机遇。

  沈一春还表示,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天科技光纤将加速实行融合战略。光纤市场目前仍是供大于求的现状,但两极分化相对较大,在运营商对光纤集采的推动下优势资源集中开始体现,长飞、中天等企业光纤生产供不应求,而部分光纤厂订单不足。供大于求的市场决定了中国光纤产业目前的恶劣环境,在绝对供过于求与相对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光纤产业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通过市场调节,求得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在市场需求短期内不能有根本性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要求得这样的平衡,产业整合便成为惟一的发展道路。实际上,目前我国光纤产业的整合已经开始,市场形势的严峻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产业整合的步伐。中天与长飞在光纤领域的合作,开创了国内光纤整合之先河,为中国光纤产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中天与长飞的快速发展证明,它们在光纤领域的整合是非常成功的。未来中国光纤产业的整合仍会继续,只有走企业整合、资源整合之路才能使得中国光纤产业走出困境,形成良性发展氛围,为中国光纤成为国际光纤生产基地奠定良好基础。
推荐新闻
米乐m6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