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冯惠宏原来是中天科技集团普特缆厂的一名机电维修工,高中文凭,在人才济济的中天显得不值一提。然而,他的一项发明却成为中天光电缆生产的一个里程碑。
光电缆护套与钢铝带之间填充油膏有利于防水,过去采取单台注油的方法,容易导致油压油量不稳定,影响喷涂均匀性。凭着过去在外做过电工、车工、机修工的经验,冯惠宏开发出喷涂油膏恒压控制系统,通过压力反馈值自动调整供油系统压力,彻底解决了原来供油不均匀的问题。这一创新成果得到企业的重视,迅速在20多条生产线推广使用,如今,这一系统已连续无故障使用5年多,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每年降低维护费用20万元。除此之外,冯惠宏还创新设计出外护套开剥刀、助力小车、油墨固化度擦拭仪等实用工器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针对他的特长,中天科技普特缆厂专门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蓝领创新工作室。
“此举意在鼓励基层有技术创新、有技术开发能力的员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以及新产品开发。”普特缆厂副厂长缪小明告诉记者,创新突破是中天科技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在人。近年来,中天科技坚持引进与培养结合,擢升英才与优化组合并举,给优秀的创新人才施展抱负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目前,冯惠宏领衔的蓝领创新工作室,共有十多名成员,涵盖机械、电气、软件等多个领域,他们参与集团大型技改项目18个,解决了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成为中天光电缆走向海内外市场的坚强后盾。
宽容受挫,激励科研人员挑战“不可能”也是企业创新的有力保障之一。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同心事业部负责人王同心是山东人,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中天科技引进了这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仅半年,就将“光伏级聚偏氟乙烯薄膜研发及产业化”的科研项目交给了他。在此之前,这一产品只有国外的三家大公司生产,国内完全依赖进口。
“薛济萍董事长看到了产品国产化的意义,问我敢不敢承担这个项目,我想国外能做,我们肯定能做。”王同心告诉记者。中天科技与王同心签订了科研项目计划,并配备了研发团队,成立了光伏材料研究中心,约定一年半时间内完成任务。
要打破国际垄断,就必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生产聚偏氟乙烯薄膜从原材料到最后的成膜,要求非常高,其中的质量控制、工艺控制都没有现成的技术借鉴,这对于王同心他们仅仅有理念知识,而没有产业化经验的人来说,难度不言而喻。约定的一年半时间过去了,这个科研攻关项目没能完成,而600万元的科研经费早已用完,集团三次召开董事会,专门听取项目进展汇报,王同心都交了白卷。
“董事长每次开会都鼓励我们不要怕失败,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王同心告诉记者,中天科技为鼓励这项创新科研任务,不仅追加了4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还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同心事业部,这是中天历史上第一个以人名命名的事业部,激励他们不断奋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王同心创新团队的不懈努力,聚偏氟乙烯薄膜终于研发成功并实现了批量生产,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国际权威机构德国TUV(技术检验协会)莱茵认证和工信部科技成果认证的绝缘材料。目前,两条生产线年产聚偏氟乙烯薄膜1亿平方米,仍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另外两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亿平方米,届时中天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生产制造企业。(文章来源:如东新媒体;记者: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