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中部,有一家企业叫中天科技。20多年前,这家企业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建材厂,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是砖瓦;如今,其已转型成为全球较大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供应商,通信产品出口量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自1992年转型进入光纤通信领域,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天科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践行精细制造,做大做强实业,现已形成通信、电网、新能源等六大产业格局,拥有60多家子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2万名,产品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10月24日,中天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6年,其销售收入达345亿元,连续10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市场满意度和竞争硬实力的双提升。
“中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源自于知识产权的积淀和运用。”中天科技集团薛驰向本报记者介绍。
“三我”众创催生知识产权银行
早在2010年左右,为了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全员创新热情,中天科技就在集团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我”活动,即“ 我工作、我思考、我建议”。“2011年4月,我们成立了国内首家企业‘ 知识产权银行’,员工往‘银行’里存入的是‘智慧’,提取的是真金白银的奖金。”薛驰介绍,公司员工在生产、研发、管理和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创意提案、创新成果,都会以积分的方式存入个人知识产权银行账户。
有别于传统银行,中天科技的知识产权银行账户上的个人积分,兑现奖励后不仅没有核销,还会与新的积分不断累加,当积分累积到更高的节点时,还可以获得节点奖励,并且单个分值的奖励额度会随着节点的升高而放大。“我们以这样的机制引导和激励知识产权银行的储户,即企业宝贵的科技人员、技能工匠、管理精英,在公司持续创新、长久发展。”薛驰介绍。
中天科技每年会拿出上千万元的奖金在创新创优大会上集中兑奖。知识产权银行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活力,使中天科技的创新故事不断涌现,培育了中天科技“追求卓越、争创第一”的知识产权文化。
知识产权成就企业龙头地位
中天科技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力传输线路中的特种光缆,既能抗雷击,又可传送数据信号。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电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市场对OPGW的需求日益旺盛。当时,欧美日韩的跨国公司都盯上了我国电网市场这块“大蛋糕”,在垄断我国市场的同时,还结成了价格联盟。
为了打破价格垄断,从1997年开始,中天科技组建研发团队,在系统分析跨国公司专利和产品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根标有中天科技品牌字样“ZTT”的OPGW,并拥有5件专利,形成了以“激光焊接不锈钢管光单元”发明专利为核心的专利组合。中天科技自主研发的ZTT-OPGW产品不负众望,以优异的品质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并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10多年来,ZTT-OPGW不仅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量全球领先,而且屡创特高压、大跨越、大截面、大芯数、大温差、重覆冰、高海拔、抗雷击、耐腐蚀、低损耗等工程应用新纪录,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 中天科技在OPGW领域的深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的高度关注。几年前,IEEE邀请中天科技牵头对OPGW标准进行了全新的修订,这可以说是我国线缆产业的重大突破。”薛驰介绍。
成绩斐然,但中天科技并没有就此止步。紧接着,中天科技充分挖掘和拓展“激光焊接不锈钢管光单元”这一核心专利的运用范围,向同样受跨国公司垄断的海底光缆领域进军。“我们在‘激光焊接不锈钢管光单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不锈钢光纤松套单元’技术和复合不锈钢管光纤单元产品,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再一次打破国际垄断。”薛驰介绍,2012年,中天科技的海缆产品成功向美国、意大利出口,这是“中国制造”的海底光缆首次打入欧美高端市场。
截至2017年11月,中天科技共提交专利申请1869件,年申请量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多件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专利金奖。公司高度重视专利标准化,近年来主持IEEE国际标准制定1项,参与IEC、IEEE国际标准制定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达196项。也正是有了技术创新的支撑和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中天科技在资本市场上也越走越稳,2016年荣获“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称号。
专利运营成为企业“定海神针”
光纤的母体是光纤预制棒(下称光棒),被业界誉为光通信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起初,美国和日本的垄断企业对我国光棒产业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随着我国对光棒需求量的飞速增长和国内光纤企业对光棒技术开发的日益关注,国外光棒厂家遂改变策略,主动与国内大的用户合资建厂。
“合资名义上是合作生产制造光棒,但实际上却是将工艺技术、股权和决策权牢牢控制在外方企业手中。”薛驰介绍,于是,中天科技下定决心要打破封锁,尽快掌握光棒领域的核心技术。
中天科技组织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对美、日等行业巨头的国际专利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结果发现,国外巨头早已进行了全面的专利布局,规避设计几乎不可能。“这样一来,通过专利运营购买知识产权成为公司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快捷、最节约研发成本的方式。”薛驰介绍,经过艰苦的谈判,最终公司以8000万元购入国外巨头的光棒生产相关专利,于2011年5月成功生产出第一根光棒,彻底打破了我国光棒制造受制于人的局面。随后,中天科技迅速组织科研团队持续攻关、增值开发,在购买技术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开发了第二代、第三代光棒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并进行了系统的国内外专利布局,构建起专利屏障。
与浙江大学的合作运营,是中天科技打造海底观测网系统集成供应商经营战略的又一成功案例。
中天科技在海底光电缆方向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和丰富的工程运维经验,但对海底观测网系统核心部件海底接驳盒的技术积累不足。中天科技经过全面的专利数据分析后发现,浙江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海底观测系统研究的科研单位,在海底接驳盒方面掌握了多件基础专利。于是,2016年2月,中天科技与浙江大学合资成立了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除了常规的现金投资之外,浙江大学以其拥有的海底接驳盒基础专利打包作价3000万元进行投资,中天科技以其海缆相关核心专利打包作价2880万元进行投资,真正实现了专利资产货币化。“此举不仅有利于中天科技海底观测网系统集成供应商目标的早日实现,更有利于我们在‘ 互联网+海洋’领域赢得先机,占领产业制高点。”薛驰表示。(记者:陈婕)